新乾隆时代

去歲網絡風化稽查風起雲湧之際,我寫了篇《歷史未必總是向前》,不想一語成讖。天朝稽查的結果是揪出了谷歌這個大壞蛋,並在不久前請它“滾蛋”了。各大網站的通稿上面的說法還要含蓄文雅些,他們叫“谷歌的戰略倒退”。

袞袞諸公與滾蛋的谷歌之間的鬥法本不關小民事何。按中國人的觀點,小民只要活著,莫談國事為妙。豈料小民閒時讀多了幾片故紙,此刻竟想起一則故事來。汗顏,真是知識越多越反動。 乾隆五十八年,即公元1793年,英王喬治三世派遣喬治•馬嘎爾尼勳爵率領一支龐大的代表團以慶賀乾隆皇帝八十壽辰的名義萬里來朝。初夏七月,代表團乘坐的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艦“獅子號”抵至天津大沽口外。英使和我朝主管外交工作的和珅同志經過一個月的禮儀之爭(焦點是雙腿兒跪地呢還是單腿兒跪!),才於仲夏八月在承德萬樹園見到了我們敬愛的乾隆皇帝。雙方幾乎是不歡而散。

之後,餘怒未消的乾隆皇帝以“天下共主”的口氣頒發了一份給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著名的上諭,讓後世有了世界視野的中國人感嘆不已: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斤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得日用有資,並沾餘潤。今爾國使臣於定例之外,多有陳乞,大乖仰體天朝加惠遠人撫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統馭萬國,一視同仁,即在廣東貿易者,亦不僅英吉利一國,若俱紛紛效尤,以難行之事,妄行幹瀆,豈能曲徇所請。”(《英使馬嘎爾尼訪華檔案史料彙編•上諭檔》) 如今本朝在對谷歌事件表態時就傳承了幾分乾隆帝當年的豪邁:沒有了谷歌,中國的互聯網事業仍將快速發展!

從不願奉行天朝禮製到不遵守中國法律——中西交往過程中的吵鬧只是給問題的實質罩上了一層喜劇的色彩。看起來天朝是為了捍衛大皇帝神聖不可侵犯的面子而不得不打擊外夷的囂張氣焰,而本朝也是為了保護孩子而不得不在網絡色情問題上與穀歌翻臉。實際上呢,馬嘎爾尼是來祝壽而非存心冒犯,谷歌是一家國際知名的互聯網企業而非賣淫集團。馬嘎爾尼要求的是“通商自由”,谷歌要求的是“網絡自由”。只是“自由”無論是對於大清皇帝還是功夫網都是敏感詞。在滿清,那會亂了孔夫子定下的君臣父子的綱常;在我朝,那可是恐怖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呀!上下二百年,洋人亡我之心不死。

怨只怨馬勳爵和谷歌對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特立獨行的國情太無知!他們想破腦袋也想不到:凡是向天朝要求自由者皆死於並非“自由”的罪名。當然再露骨,也不好直接拿“自由”當罪名。於是,只好別尋新法。

對待馬勳爵是用“禮送出境”的法兒。對谷歌,則是讓其生生落入了媒體和功夫網的襲擾戰中,最終只得自己夾著尾巴逃跑了。

活該!對汝等洋夷,這已是格外加恩了。

言歸正傳。

拒絕馬嘎爾尼之後的中國不但錯失首波工業化的浪潮,無法藉機從農業系統轉型為商業系統,陷入內亂與外敵的漩渦;而且二百年間遲遲無法轉型為一個以公民為主導的社會,政治命脈始終操控在數量極少的官僚精英手中,弊政、腐敗與週期性的社會動盪成為不治之症。 這些歷史已為人熟知,少為人知的是馬嘎爾尼失敗的接觸還改變了歐洲人的中國觀,批評成為對華輿論的主流。在歐洲思想啟蒙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西方知識分子普遍對中國抱有好感,認為那是一個文明、富強的遙遠東方國度,萊布尼茨、伏爾泰等人甚至對儒家文化稱頌有加。但馬嘎爾尼一行人通過對中國腹地的真實情況詳細、深入的觀察、描述與評價顛覆了一切。 英國使團副使斯當東編輯有《英使謁見乾隆紀實》,財務總管巴羅則著有《我看乾隆盛世》,其他人在文章、日記中也留有記錄。

在諸多言論中,斯當東對中國的一段抨擊給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他說那是一個“靠棍棒進行恐怖統治的東方專制主義暴政的典型。中國不是一個富裕的國度,而是一片貧困的土地,不是社會靠農業發展,而是社會停滯於農業。”四十八年後,他當年隨團訪華的小兒子小斯當東在英國議會投票時直截了當地告訴議員們:中國聽不懂自由貿易的語言,只聽得懂砲艦的語言。 英國人在1793年沒能通過和平談判得到的東西,在1840年的戰爭中都得到了。蔣廷黻先生在評價這段歷史時說:“1840年以前是我們對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後是人家對我們不公正。” 是戰爭迫使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體系,迫使中國人圖強,卻沒怎麼改變中國人的天朝心態,也沒有提升中國人的交往藝術。現在中國和西方的關係完全是民族主義式的硬碰硬,彷彿回到了1800年前後——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將這個時間點稱之為“一個瞻前顧後的基點”——此時的中國人尚沉浸在乾隆盛世的余光中,缺乏與“夷狄”對話的意願和相互理解所需要的耐心,雙方都有用實力解決的衝動。

歷史驚人的相似,谷歌被迫退走香江一事正在上升為一場文明衝突的標誌性事件。它在西方世界所引發的恐懼正在媒體上形成對中國的如潮惡評,這給予了世界一次重估中國的機會。而這機會是誰創造的呢?

 

來源:真回安然     作者:安然

Go Back

Comment

Follow me on Twitter